繼電器是一種常用于自動控制電路的電子控制裝置,其實就是用較小的電流來控制較大電流的“自動開關”,所以在電路中起到自動調節,安全保護,轉換電路等作用。
工作原理:
電磁
繼電器的結構,由鐵芯,線圈,接線柱,接觸簧等組成。如果在線圈兩端加一個電壓,線圈內就會流過一個電流,從而產生電磁效應,銜鐵就會克服返回彈簧對磁芯的拉力,使銜鐵的動觸點與靜觸點(常開觸點)發生吸合。在線圈斷電后,電磁吸力也隨之消失,鐵銜被彈簧反力作用回到原來的位置,使動觸點與原來的靜觸點(常閉觸點)相吸合。如此吸合,釋放,達到電路內引通,切斷的目的。
任何交流電磁繼電器,其鐵芯都嵌有銅制短路環,而直流繼電器則沒有。
工作特性:
1、額定電壓:當繼電器工作正常時,線圈需要的電壓。由繼電器的型號決定,交流電壓或直流電壓均可。
2、DC電阻:可在萬用表上測試繼電器線圈的直流電阻。
3、吸收電流:繼電保護能產生吸引動作的最低電流。一般情況下,所給電流要稍大于吸合電流,以便繼電器穩定地工作。而且對線圈所加的工作電壓,一般不要超過額定工作電壓的1.5倍,否則會產生大電流而燒壞線圈。
4、放電電流:繼電釋放產生最大電流。在吸合狀態下,繼電器的電流減小到一定程度后,繼電器又回到未通電的釋放狀態。此時電流遠小于吸收電流。
5、開關電壓和電流:允許繼電器負載的電壓和電流,決定了繼電器控制電壓和電流的能力,使用時不可超過這個值,否則易損壞繼電器的接觸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