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C的梯形圖與傳統的
繼電器控制系統非常相似,信號的輸入/輸出形式和控制功能基本相同。他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:
(1)控制邏輯
繼電器控制邏輯采用硬接線邏輯,由繼電器機械觸點和時間繼電器串聯或并聯組成。其布線復雜,體積大,功耗高,故障率高,靈活性和擴展性差。而PLC采用內存邏輯,其控制邏輯由程序存儲在內存中,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擴展性。
(2)工作模式
繼電器控制電路中的所有繼電器同時受到控制,屬于并聯工作模式。在PLC的控制邏輯中,內部所有器件都處于周期性循環掃描的過程中,各種邏輯和數值輸出的結果都是按照程序中的順序進行計算的,所以屬于串行工作模式。
(3)可靠性和可維護性
繼電器控制邏輯大量使用機械觸點,連接多,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差。PLC采用微電子技術,大量的開關動作由無觸點半導體電路完成。PLC還具有自檢和監控功能,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。
(4)控制速度
繼電器控制邏輯依靠觸點的機械動作來實現控制,工作頻率低,機械觸點會抖動。PLC由程序指令控制的半導體電路控制,屬于無觸點控制,速度極快,無抖動。
(5)時間控制
繼電器控制邏輯采用時間繼電器進行時間控制。時間繼電器存在計時精度低、計時范圍窄、易受環境濕度和溫度變化影響、時間調整困難等問題。采用PLC半導體集成電路作為定時器,時基脈沖由晶體振蕩器產生,精度高,計時時間不受環境影響,計時范圍寬,調整時間方便。
(6)設計與施工
利用繼電控制邏輯完成一個項目,設計、施工、調試必須按順序進行,周期長,修改難度大。用PLC完成一個控制項目時,系統設計完成后,現場施工和控制邏輯的設計可以同時進行,周期短,調試修改方便。